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地理答案于2025-06-04发布,目前趣搜题已经汇总了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地理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,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。
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。
- 1、2024年锦州市地理一模试卷
2、2024锦州市高三二模卷
3、2024年锦州市地理中考试卷
4、2024锦州地理中考题及答案
5、锦州市2024高三一模
6、锦州生物地理二模考试2024年
7、锦州二模2024
8、2024锦州高三一模试卷
9、2024辽宁省锦州中考地理试卷
10、2024锦州中学五模
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地理试题
解析:题干材料说明“距今约80万-11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,是直立人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”可知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人类演化提供重要信息,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,B项正确;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,排除A项;材料只提到头骨,并未发现石器化石,无法证明古人类已能制作打制石器,排除C项;距今约80万-110万年还未进入原始农业,排除D项。故选B项。
3.答案:D
解析:材料主要体现了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,使他们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,也就是说农业兴起即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,D项正确;材料强调人类由于农业发展而定居下来,没有体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,排除A项;人类在采集和狩猎中学会储存食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,其中心在于分析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从而开始定居下来,排除B项;材料体现的是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,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,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,会收藏食物仅是生产食物的伴随性工作,故选C项。故选D项。
4.答案:D
解析:根据材料“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。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,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”和所学知识可知,文中的历史学家划分新、旧石器时代的方式是食物的获取方式,旧石器时代是以采集为主,而新石器时代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,故其以原始农业的兴起为分界线,D项正确;人工取火的出现,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,但不是划分新、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,不符合题意,排除A项;部落联盟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,不符合题意,排除B项;早期国家的出现是在部落联盟之后,不符合题意,排除C项。故选D项。
5.答案:A
解析:依据所学可知,古代生产工具的先后经历了打制石器即旧石器,磨制石器即新石器,青铜农具再到铁制农具的顺序,A项正确:其他BCD三项在顺序排列上存在错误,不符合题目要求。
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化学试题
6、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 (6月) 答案
(3)(3分)某同学在做“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”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,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,图中已标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,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(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)。
①图中纸带右端和运动物体相连,由此推测物体的运动是 (填“加速”或“减速”)运动。
②在打出3、6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,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/s。
③如果要求不是很精确,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代替某点瞬时速度,那么,在打计数点4时物体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m/s。
5~7题每题6分,共18分
5.(6分)如图所示,用数字计时器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。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,让滑块从斜面的顶端滑下,光电门1、2各自连接的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.00×10-2 s、2.00×10-2 s。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间隔为Δt=0.31 s,已知滑块沿斜面方向的宽度为5.00 cm,测得光电门1和2之间的距离为0.54 m。(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)
(1)(4分)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= m/s,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= m/s。
1、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英语答案
5、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数学答案
6、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政治答案
③凸透镜成实像时,物距增大,像距减小,像变小,将蜡烛由b点移至a点时,物距增大,像距减小,像变小,移动光屏,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,故③正确;
④将蜡烛放在c点,物距为
50.0cm-35.0cm=15.0cm
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,可在光屏上成倒立、放大的像,故④正确。
故选D。
9.(2024·江苏苏州·中考真题)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,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,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A.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
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生物答案
锦州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(6月)历史试题